天易健-DIV文创魔方 www.tyj.ltd
以刘基为中心的永嘉郡刘氏是今温州著名的世家,在明王朝的历史发展中一波三折。 刘基明代画像 洪武三年(1370),刘基被封为诚意伯,是刘氏家族作为开国元勋,与明代命运相始终的开始。建文四年(1402),刘基之子刘璟在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中维护嫡长子继承制,在建文帝失败后,不肯和朱棣合作,“辫发自经”(自尽),一直到正德十三年(1518),刘基被追封为太师,这期间,刘氏陷入了百十年的沉寂期。 因此,嘉靖十八年(1539),廷议决定让刘基后裔袭封诚意伯的时候,要对刘氏百年未袭爵的原因进行了合理性说明。 经过廷议,朝臣总结了两种说法,一是明成祖朱棣的继位,导致刘氏和朝廷的疏远(“或谓长陵绍统,遂至疏嫌”);二是后裔水平不足,没有足够的行政等能力(“或谓后?孤贫,弗克荷负”)。 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。“长陵绍统,遂至疏嫌”,“长陵”(指朱棣)和刘家的冲突,是明王朝和刘氏家族都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。朱棣夺得政权之后,明王朝一直以朱棣支系传续,在这种背景下,刘璟建文四年和朱棣的不合作表现,形成了对事实上的王室传承体系的挑战,刘氏的百年不彰,成为合乎逻辑的结果。在刘璟自杀后,朝中有人建议灭刘基三族,导致刘氏后裔人心惶惶,刘基的两个孙子刘虒、刘骁分别逃到瑞安穗丰和金堡(入继金氏),以及部分族人到大峃金氏逃难(民间言金、钱、刘为一家),留在本地的族人亦隐姓埋名,是其家族处境艰难的表现。在这样的气氛和周围的物质借力缺乏的情况下,保存子嗣及日常生存首先是刘氏的首要关注问题,从而,培养家庭士大夫(官员)与发展家族也受到了影响。“后?孤贫,弗克荷负”也成为一种事实的存在。根据现存的刘氏族谱、刘耀东的《南田山志》统计以及可见的诗文,刘氏家族的读书人记载到刘基孙子刘廌、刘貊、刘虒、刘骁。个人文集是家族文风的重要参数,而刘氏明初刘基、刘琏、刘璟、刘廌均有文集出现的样貌戛然而止。刘氏家族的教育不足还在刘基的第九代后裔刘瑜的身上得到证实,据民间口传,刘瑜入朝廷受封(应该是弘治时期),朝廷使者到南京时,他正在放鸭子,和士大夫世家读书入仕的常见面貌径庭。 朝廷廷议以“传闻多缪”否定了这两种说法。这样的否定,当然首先驳斥或冲淡了刘基家族曾经和朱棣统绪的激烈冲突。但“传闻多缪”的立论,也有君王、刘基家族、朝廷官员的诸多行为支持。刘氏家族在永乐初年开始,就和朝廷进行了有效的互动。永乐二年(1404),前诚意伯刘廌嫡长子刘法和叔叔刘貊(刘璟长子)“进高皇帝所赐先诚意手诏八道、祭文一道,(刘貊)以父得罪,故不敢存先恩,上不深求,赐钞五锭”,刘氏家族以罪臣自居,送还数量众多的朱元璋给刘氏家族的书信谢罪,是与朝廷进行态度试探、修复关系的努力。朱棣大概也不想挑动与文臣(特别是南方文臣)的对立关系,“不深求”并“赐钞五锭”表示安抚。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仅五个月,对刘基家族没有任何延续的安抚。但到明宣宗登基的第二年(1429),即授刘貊刑部照磨。刘貊作为反对朱棣的刘璟的长子,在靖难之役中就到河北良乡参加过对战役失利的父亲刘璟的营救。他受到朝廷官职的授予,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,可以认为,刘氏家族因靖难之役与朱棣统绪造成的裂痕被平抚。正统四年(1439),朝廷责令处州府在南田建立“联簪坊”,表彰刘基、刘璟、刘貊祖孙三代入朝为官的功绩,更是对诚意伯家族作为大明世臣的重新承认。以次子支系的人员作为仕官承序,表明在正统时期,刘璟与朱棣的冲突,已经并不被作为与皇室冲突的大逆事件,反而彰显了刘璟忠于明代嫡长传续体系所做的牺牲。 刘基庙 在这种趋势的平稳发展中,刘基家族此后作为勋臣家族的崛起顺理成章。景泰三年(1452),朝廷命令录用刘基后裔,守臣认为,“琏七世孙禄幼不堪授官,璟四世孙文谦可诏用”,与明代袭爵嫡长子继承的次序相异,守臣建议录用的还是与冲突朱棣的刘璟后裔,是进一步凸显了刘璟作为明忠臣的意义。景泰七年(1456),嫡长孙刘禄被授世袭翰林五经博士,标志着刘氏家族嫡长孙继承制的回归。之后的刘基及其家族在朝廷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。明英宗复位后,天顺二年(1458),命令在青田(及南田)建立刘基庙。成化十八年(1482),皇帝敕取基像,将像取到宫中。弘治十三年(1500),刘瑜被封为处州卫指挥使,世袭。正德九年(1414),刘基以二品的诚意伯被追赠太师(正一品),位于三公之首,在明代的太师衔授予中仅此一例。因此,嘉靖十年(1529),刘基入太庙,以伯爵位在六王之下,群公之上(事实上认定其功劳超过公爵),后裔封诚意伯,世袭,刘基作为明初著名开国勋臣的地位,得以最终确立。 刘基庙“帝师”牌坊 纵观刘基家族与朝廷的互动以及地位不断抬升的过程,“长陵绍统,遂至疏嫌”,以刘璟事说明刘基家族地位不彰的说法,确实点明了刘家百余年不振(从永乐初年到正德十三年)的原因。但不可否认,刘氏家族作为官宦之家,审时度势并做出恰当的姿态缓和了与皇帝(朱棣)的紧张关系。朝廷通过对刘璟后裔的封赏弥合了双方的裂痕,并且通过对刘氏家族刑部照磨、五经博士(世袭)、处州指挥使(世袭)、诚意伯(世袭)的官职授予,以及追封太师、敕建庙宇、进入明太庙的动作,完成了对刘基勋臣地位的恢复和刘基家族地位的抬升。另外,朝议认为,刘氏“后?孤贫,弗克荷负”,其行政能力等的缺乏,指的是后裔刘世延、刘荩臣、刘孔昭。根据现存文献的叙述,指向其或在能力或在士大夫操守上都有欠缺,与明初刘基、刘琏、刘璟,以及刘廌等诚意伯家族的士大夫传统有较大的差距。这也与明后期勋臣总体操守和能力下降的趋势相符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