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易健_文创DIY魔方 www.tyj.ltd

标题: 文成深山有一千年古寺,刘伯温长孙刘廌、青田知县万里...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tyj168    时间: 2024-3-17 20:28
标题: 文成深山有一千年古寺,刘伯温长孙刘廌、青田知县万里...


(, 下载次数: 40)

降龙庵:

石圃山下的千年古寺


(, 下载次数: 27)
(, 下载次数: 14)


从西陵刘基墓回来,经过水垟自然村,朋友说,带你去看一座古寺。于是靠边停车,顺着水垟村后山的一条石岭往上爬。岭是古岭,由粗制的石板铺成,一米多宽,不长,四五百步的样子,但挺陡,笔直冲到半山腰。路面整洁,两边茂林修竹,竹影掩映,虽是夏天,也不是特别炎热。连接石岭的是一条横路,路旁农田,种番薯、大豆、南瓜,藤叶青绿,长势旺盛。路边有小河,河边杂草丛生,茅草花高高翘起,随风摇摆。河水潺潺而下,撞击在石头上,泛起白花。水质清亮,每个人看了都赞一句,这水真好。


(, 下载次数: 19)

▲水垟村通往降龙庵的石岭


远远地就看见一棵银杏,高大碧绿,枝叶婆娑。 还看见一角寺院,屋檐从树丛中露出一点身影,有深山藏古寺的味道。走近看,银杏已有些年头,树径一尺有余,高20多米,树上挂着县人民政府颁发的牌子,上写着树龄260年,我算一下,这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老树了,但没有一点颓废的样子,枝叶交织,挂着圆圆的果实。如果是深秋,黄叶纷飞,肯定是难得的美景。


(, 下载次数: 32)

▲降龙庵侧影


离树南十余步就是寺院。坐西朝东,规模不大,与我想象中的古寺有点距离。但形制规整,是一座合院式的建筑,由门台、正殿、厢房、后殿组成,四周用毛石砌成的围墙栏着。门台花岗岩质条石砌筑,硬山顶,顶上盖小青瓦,两头稍稍翘起。门额处写着寺名“降龙庵”,白底黑字。双开木门,门上是著名门神秦琼尉迟恭的画像。推开门,是一个很小的庭院,由七八级石阶与正殿连接。主殿五开间,明间进深七柱十一檩,歇山顶,明代石柱础,盖小青瓦。抬头看,明间藻井及道篷绘有山水与人物故事彩图,但大多已经脱落模糊。梁上挂着“参龙古刹”“慈云法雨”等牌匾,有点黑沉沉的古味。两边有厢房,我从左厢房进去,里面有桌、有柜,有灶台,但显然很久没人来了,物件有些散乱,地面已长出青苔。厢房门外有空地,长满青草,靠门处有石水缸,看起来并不古老,侧面刻有“降龙庵大清乾隆已酉年(1789)”字样,原来已是200多年的旧物了。


(, 下载次数: 24)

▲路旁小河

(, 下载次数: 23)

▲降龙庵门台

(, 下载次数: 22)

▲慈云法雨匾


重新从大门出来,沿寺院边上小路往上。路旁立着三四块石碑,有1985年的,有1999年的,有2001年的,可见这些年寺庙一直有人在募捐,在建设。走上二十来步就是后殿,1990年翻建,我看一下,上面挂着“大雄宝殿”的字样,那里面供奉的应该是佛祖了。回来时才看见,路边墙上嵌着“文成县文物保护单位”的石碑,落款“文成县人民政府,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公布”


(, 下载次数: 25)

▲文物保护石碑


四周很静,连一声知了的叫声也没有,偶而听到远处有一二声鸟鸣。抬头望,后山耸立,满眼青翠,这山就是石圃山。降龙庵与刘基墓就处在同一座山中,只不过刘基墓在山的西北面,而降龙庵在山的南麓。


(, 下载次数: 21)


降龙庵不大,却是千年古庵。


古庵始建何时,已无从查考。清朝有一个叫金宇安的人,于乾隆年间在南田盘谷设帐教学,曾写《重建降龙庵记》一文。该文收录于南田张坳徐氏族谱之中。文章有写到降龙庵的建造过程与时间:“初不知昉自何代,约李唐五季之际,世传异僧以风雨运材而辟者,故神其事美其名也,其间兴废不常。至胜朝万历间,景邑有叶翁者,以庠生而逍遥方外,选胜探奇,捐金就故址而复兴,且又即此而乐终其年。”据此叙述,民间传说五代之时,有僧人在此初建寺院;于明万历年间,有景宁叶氏秀才,捐金在此重建,并终年于此。前者民间传说太玄乎了,难以采信。而叶翁复建之事就可信得多,因而很多人接受了这种说法。


(, 下载次数: 36)
(, 下载次数: 22)

▲金宇安《重建降龙庵》记


刘耀东的《南田山志》也收录了“降龙庵”的条目:“降龙庵在石圃山南麓,明万历间景宁叶道人重建,清乾隆二十年已亥刘孔乾重修。”文中也说重建时间于万历年间,只不知刘耀东是另有证据,还只是采用金宇安的说法。县人民政府关于县级文保单位降龙庵的介绍中也明确写着:“主体建筑正殿建于明万历年间(1573~1619),清乾隆年间(1736~1795)重修。”


虽然不能确定初建时间是否为五代之时,但可以断定,在明之前这里的确建有寺庙,有刘廌诗为证。


刘廌(约1361年-约1413年),字士端,号约斋,又号闲闲子,文成南田人。明代刘伯温的长孙,参政公刘琏的长子。“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十月二十七日,刘廌袭封诚意伯,封为特进光禄大夫,职官正一品。妻子常氏封夫人。洪武二十四年(1391)左右,因‘坐事贬秩归里’,筑室于里第之西鸡山下,名为‘盘谷’。洪武三十年 (1397年),谴戍甘肃,越三月,太祖上宾,赦还。建文及太宗皆欲用之,以奉亲守墓力辞,潜心文学,交友广泛,以纵情山水为乐。”刘廌为官不小,但人生并不顺利,几经曲折,心灰意冷,开始以游山玩水打发时光,曾与朋友游石圃山,作《游西陵绝顶歌》《三月望日游西陵绝顶和徐仲莹韵》;又游降龙庵,作《游降龙庵》:


我访高僧所,高僧却别游。

白云生石室,清涧泻龙湫。

野兴情何限,山居事颇幽。

题诗写情趣,无语对松楸。


此诗应作于1397年至1413年间。当时山中已建有降龙庵,而且香火兴盛,寺中长住高僧。由此可推,降龙庵应建于宋元朝或更早的时间。不知明永乐至万历一百五十多年间,降龙寺发生了什么事,以至由盛至衰,由衰而废,于万历某年,而需完全重建了。


如果说重建于明万历年间还有点猜测成份的话,清乾隆年间重修就有明确的文字依据了。金宇安的《重建降龙庵记》记述,至清乾隆年间,降龙庵已“梁宇倾颓,楹桷摧堕”,“刘族檀越之嫡裔名孔乾者自任,国学名流徐君、吾友刘君首倡大义,捐助兼金而陆续葺之,相资者不一而足也,造工于乙亥之春,落成于孟冬之月,梵堂金像巍然一新。”


修建降龙庵首倡者孔乾为刘基后裔,徐君为张坳徐希达,而刘君名彩锡,字尔服,国学生。刘孔乾、刘彩锡两人我没查到他们的生平资料,徐希达在张坳的徐氏族谱里有记录:“徐达,字振寰,号英阳,国学生,生康熙丙申(1716年),卒乾隆乙巳(1785),享寿七十。”以希达的生平推算,修建降龙庵的乙亥年应为乾隆二十年(1755),春日动日,农历十月落成。此说法与刘耀东的《南田山志》相符。而庙中《重修降龙庵田亩碑记》却说重修时间是乾隆甲戌(乾隆十九年,1754年),应有一处记录错误。金宇安《重建降龙庵记》写于乾隆二十二年,《重修降龙庵田亩碑记》立于乾隆四十六年,因而金宇安的说法更可信。


(, 下载次数: 18)

▲“参龙古刹”匾


2003年8月,我与徐世槐老师去张坳,就重修降龙庵一事访问徐希达后人徐德健,他说前人修建降龙庵距今虽已两百多年,但修建故事仍代代相传。降龙庵本属横山刘孔乾所有,寺庙破败,无钱修理,找徐氏先祖徐希达商议。当时徐家家境殷实,而且徐氏乐善好施,答应出资帮忙修理降龙寺。修好后,降龙寺就由刘徐两家共有。清乾隆二十五年(1760)徐希达与弟弟徐希进敬献了“参龙古刹”的牌匾,这匾至今还挂在寺庙中。随后,徐希进抽出六石田产捐为寺院田。此事记载在《重修降龙庵田亩碑记》中,此碑立于乾隆四十六年(1781)三月,由住持僧明道设立,现还立在寺院正面墙中。


(, 下载次数: 24)

▲重修降龙庵田亩碑记


(, 下载次数: 19)


是古寺就有故事,降龙庵也有。


降龙庵的名字就有两种传说,《重建降龙庵记》中记录的五代时异僧建寺用风雨运送材料是其中一说。另一种说法也很神奇,说古时建庵时,选址本在山腰上的,不想一日狂风大作,将木材吹到此处,建造者也就顺势将寺院改建于此,因称降龙庵。


还有比这更神奇的故事。传说寺庙建成之后,徐希达就长住于此,每天拜佛打坐,服务香客。为了寺院与香客用水方便,每天到小河源头挑水到厢房外的水缸里。但晚上挑满,早晨就只剩下一半,每天如此。希达好奇,天清月明之夜就躲在门内偷看,只见两只白马远远地向寺院走来,走到水缸边低头饮水,饮完半缸才抬起头,很满足地甩甩头悠然离去,月光照在马毛上闪闪发光。第二天他将这个奇事说给住持和尚听,住持却没有半点惊讶,只是对他说:“你在寺院已久,可以回家了,回家时记住打开衣柜看看。”他听不懂住持的话,但觉得住持肯定有他的道理,于是整理行李回家。回家后打开衣柜,奇迹发生了,衣柜里堆满白花花的银元,门一开,银元就哗哗地滚了下来。徐家本是大户人家,家有一万三千租,但徐希达的父亲徐天斐,乐于修桥补路,施舍了一万多租。徐希达有了这些钱财,重新买田买地,家财又达到一万三千租。


故事动听,特有宣传效果;山明水清,风景也很好。于是小小古寺迎来了无数文人墨客。


明朝刘廌来过这里,我相信他不是一个人来,也不是只来过一次,而是带着朋友经常来这里,喝茶、吟诗、打坐。


清朝万里来了。万里是雍正时青田知县,喜游览山水,曾作《南田八咏》,其中有一首就是《降龙庵》:


山僧携得白云归,竹杖横拖出翠微;

犹恐毒龙降不住,故将钵扣莫教飞。


(, 下载次数: 29)
(, 下载次数: 52)

▲收录于张坳徐氏族谱的《南田八景诗》


很有意思的是,后来很多人将这首诗归于宋朝著名道士白玉蟾的名下,徐氏族谱就收录《南田八景诗》,上面属名就是白玉蟾,其中第七首就是《降龙庵》,只不过此处诗名为《降龙禅院》。


金宇安也来过。年轻时,他与南田刘锡彩是好友,两人经常来降龙庵游玩,还在此读书,给他留下深刻印象,以至在南田设帐教书时还念念不忘,带着学生来降龙庵游玩。这些事,记载在《重建降龙庵记》之中。


(, 下载次数: 27)
(, 下载次数: 26)

▲徐绍伟《丁酉读书于庵次原韵二首》


游玩过降龙庵的还有徐绍伟。徐绍伟,号桂岩,南田张坳人,清嘉庆恩贡生。候补儒学教谕。他是金宇安的学生,小时候就跟金先生在此游玩。成年后应来过多次,留下两首诗,题《丁酉读书于庵次原韵二首》:


岩壑幽深推此间,云封石圃获禅关。

漫来竹下情多畅,兀坐蒲团意自闲。

寺古门偏藤作盖,墙低径曲草迷山。

担囊欲踵名贤业,展卷披吟亦倦还。


其二

僻处西隅叠嶂间,峰回路转白云关。

钟声断续随风远,禅榻清凉对月闲。

基昉降龙彰异迹,景传乩笔题名山。

爱兹幽静翻经史,志在三秋折桂还。


徐绍伟还有一个身份,就是徐希达的大儿子。徐希达出资重修降龙庵,占有一半股份,因而徐绍伟也就是半个主人了。也许是替自家公司打广告特别卖力,诗写得特别有感情。


(, 下载次数: 28)

▲降龙庵全貌


时世转换,古寺仍在。许多记忆已经远去。但古寺仍在,故事仍在流传,据说刘家、徐家每年九月九都还相聚于此,举行隆重祭祀活动。


(, 下载次数: 23)


降龙庵位于文成县南田镇西湖村西垟自然村水垟,坐西朝东,现建筑由门台、正殿、厢房、后殿组成合院式建筑。门台花岗岩质条石砌筑,硬山顶,两旁门框上阴刻有“大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岁十一月十六日丑时建造”等字样。主体建筑正殿建于明万历年间(1573~1619),清乾隆年间(1736~1795)重修,五开间,明间进深七柱十一檩,中柱前后双步梁带前后双步梁再带前单步廊后单步梁,歇山顶,明代石柱础,明间藻井及道篷绘有山水与人物故事彩图。南厢房两开间,北厢房一间。


降龙庵内保留清乾隆二十五年(1760)的“参龙古刹”和大清光绪三年(1877)“慈云法雨”两块牌匾;正殿左次间有大石凿制的水槽,刻有“降龙庵大清乾隆已酉年(1789)……”字样;清乾隆四十六年(1781)三月“重修降龙庵年月田亩碑”一块。四周毛石砌围墙。


降龙庵整体保存较好,后殿即观音殿,为1990年翻建,三开间,砖木结构,明间进深五柱八檩,歇山顶。正殿北次间木板隔墙更换,十字方斗有缺,每逢月十五、初一村民都来烧香许愿活动。走廊水泥铺地。周边山清水秀。1987年,列入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位于南田镇水样村,距刘基墓西南向仅1.5公里。明万历年间重建,清乾隆四十六年重修,庵处深山雾霭,竹木掩映之中,花香鸟语,清泉长流,风景幽雅,历为浏览胜地。


降龙庵诗(出处:百丈漈飞云湖诗词选)


游降龙庵(刘廌)

我访高僧所,高僧却别游。

白云生石室,清涧泻龙湫。

野兴情何限,山居事颇幽。

题诗写情趣,无语对松楸。

降龙庵(清 万里)

山僧携得白云归,竹杖横拖出翠微;

犹恐毒龙降不住,故将钵扣莫教飞。




转载声明:本文转载自「淡墨文成」






欢迎光临 天易健_文创DIY魔方 www.tyj.ltd (https://www.tyj.ltd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