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易健_文创DIY魔方 www.tyj.ltd
标题:
中医针灸历史悠久 盘点针灸时的注意事项
[打印本页]
作者:
健康资讯
时间:
2021-10-14 16:04
标题:
中医针灸历史悠久 盘点针灸时的注意事项
如何预防针灸意外危险?针灸是我国中医中的治疗手段,针灸对疾病的治疗有很大帮助。不过,小编要提醒大家的是针灸也会有意外危险发生,是需要有效预防的。今天,就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如何预防针灸治疗的意外吧。
中医针灸的文化
针灸具有悠久的历史。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,称为砭石。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。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。到了春秋时期(公元前770--前476年),医学摆脱了巫的束缚,有了专业医生。据《春科左氏传》记载,名医医缓为晋景公诊病时,指出要“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到焉,不可为之”。这里所说的“达”与“攻”指的就是针刺和火灸。
战国至西汉时期(公元前476--公元25年),随着炼铁技术的进步,金属针逐渐得到了推广。金属针逐渐代替了砭石,从而扩大了针刺的实用范围,加快了针灸的发展进程。东汉、三国时期,出现了许多擅长针灸的医学家,其中,皇甫谧所著《针灸甲乙经》,成为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针灸专著。两晋、南北朝时期 (公元256--589年),针灸专著明显增多。这一时期,针灸传到了朝鲜、日本等国。
隋唐时期(公元581--907年),针灸发展成为一个专门学科,当时的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里设有针灸专业。随后,针灸学术不断向纵深发展。16世纪,针灸开始被介绍到欧洲。但是到了清代,医者重药轻针,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针灸学的发展。
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,针灸得到了大发展。2000多所中医医院都设有针灸科;针灸的科学研究已经涉及机体的各个系统和临床各科;对针灸的调整作用、镇痛作用、增强免疫力作用,以及经络现象,经穴与脏腑相关等问题的研究,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科学实验资料。
那么,针灸治疗应注意什么呢?
中医针灸预防意外危险的方法
小儿因不配合,一般不留针。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、哑门穴等禁针。
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,或常有自发性出血,损伤后不易止血者,不宜针刺。
过于疲劳、精神高度紧张、饥饿者不宜针刺;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,取宜穴少,手宜法轻。
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,腹部、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、三阴交、昆仑、至阴等禁止针灸。
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,但并非万能,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,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,才能更有利于病人,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。
眼区、胸背、肾区、项部,胃溃疡、肠粘连、肠梗阻患者的腹部,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,禁用直刺,防止误伤重要脏器。
最后,小编要提醒大家预防针灸意外还应要到正规医院治疗哦。
欢迎光临 天易健_文创DIY魔方 www.tyj.ltd (https://www.tyj.ltd/)
Powered by Discuz! X3.4